同理心与支持:扣头发患者的社区和资源 (同理心的六大原则)

拔毛症,又称扣头发,是一种以反复拔头发为特征的心理健康状况,患有拔毛症的人可能难以控制拔头发的冲动,这会导致明显的脱发和痛苦,拔毛症患者经常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很难向他人解释他们的行为,有许多社区和资源可以为拔毛症患者提供同理心和支持,这些社区可以帮助患者了解他们的状况、应对拔发冲动并与其他经历相似挑战的人建立联系,同理心的六…。

拔毛症,又称扣头发,是一种以反复拔头发为特征的心理健康状况。患有拔毛症的人可能难以控制拔头发的冲动,这会导致明显的脱发和痛苦。

拔毛症患者经常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很难向他人解释他们的行为。有许多社区和资源可以为拔毛症患者提供同理心和支持。这些社区可以帮助患者了解他们的状况、应对拔发冲动并与其他经历相似挑战的人建立联系。

同理心的六大原则

在与拔毛症患者互动时,保持同理心至关重要。以下是同理心的六大原则:

  1. 聆听而不评判。让患者有机会讲述他们的经历,而不打断或判断他们。
  2. 反映感受。让患者知道你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你没有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3. 尊重患者的经历。不要轻视患者的感受或告诉他们如何感觉。
  4. 提供无条件的支持。无论患者的信仰或行为如何,让他们知道你支持他们。
  5. 鼓励患者寻求帮助。如果患者正在考虑伤害自己或他人,请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6. 关心自己。与拔毛症患者互动时保持同情心很重要,但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健康。如果您开始感到不知所措或同理心疲劳,请务必抽出时间来照顾自己。

拔毛症患者的社区和资源

同理心的六大原则

有许多社区和资源可以为拔毛症患者提供支持。这些资源包括:

  • 支持小组:支持小组是一个拔毛症患者可以与其他经历相似挑战的人建立联系的地方。支持小组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理解的环境,患者可以在其中分享他们的经历、获得支持和了解治疗选择。
  • 在线论坛:在线论坛是拔毛症患者与其他经历相似挑战的人建立联系的另一种方式。在线论坛可以提供一个匿名、方便的地方,患者可以在其中分享他们的经历、寻求建议和获得支持。
  • 治疗师:治疗师可以帮助拔毛症患者了解他们的状况、应对拔发冲动并发展健康的应对机制。治疗可以选择个别进行,也可以作为团体进行。
  • 药物:一些药物,例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SSRI),可用于治疗拔毛症。 SSRI 通过增加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起作用,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调控相关的化学物质。

如果您正在与拔毛症作斗争,请知道您并不孤单。有许多资源可以为您提供支持和帮助。如果您正在考虑伤害自己或他人,请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其他资源

  • 美国身体聚焦重复性行为基金会
  • 国际强迫症基金会
  • 美国国立心理健康研究所

什么是同理心呢?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

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来源,通常起源于对彼此的误解,或是一方态度咄咄逼人,或是一方拉不下脸来,或是情绪过于激动,或是过于固执己见……其实这都是可以避免的,同理心的作用也就在于此。

简单来说,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

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体谅他人。

同理心(心理学概念)详细资料大全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基本介绍

定义,起源,原则,等级,测量方法,培养方法,指导实践,

定义

研究者们对同理心的定义,大致可分为单向度和多向度两种。将同理心定义视为单一向度的有:Feshbach(1969)认为同理心是一种能够了解、预测他人行为和感受的社会洞察能力。Rogers(1980)认为同理心是指暂时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带任何评价地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和经验,敏锐觉察对方经验意义的改变。Eisenberg(2000)认为同理心是因他人的情绪状态、处境理解和预期而在情感上有所共鸣。Hoffman (2001)认为同理心是不仅能正确感知对方的感受,还对他人的处境有合适的共情性回应。还有学者认为同理心是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同身受和关心,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Dovidio, Piliavin, Schroeder, &Penner, 2006)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同理心的概念不是单一向度化,而是多向度化的,比如:Feshbach(1978)认为产生同理心,有三种必要的成分:(1)区分与辨认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2)假设对方观点和角色的能力;(3)经验情绪和反应的情感能力。Gladstein(1983)认为同理心是多阶段的人际过程,具体包括: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辨别与认同(identification)、观点取替(roletaking)。Davis(1983)对同理心的多向度内涵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并借鉴 Smith(1975)和 spencer(1870)把同理心概念分成认知成分(理解他人观点)和情感成分(感受他人情感),将同理心解构成四种在同理心内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面向,分别为:(1)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指自发地理解他人内在感受的倾向。(2)幻想(Fantasy):指想像自己是一个虚构的角色时产生的想法和行为。(3)关怀(Empathic Concern):指同情和关心痛苦的人。(4)个人痛苦感(Personal Distress):指个体在紧张不安的状态下感受到的焦虑和苦恼。Davis(1983)还根据这四个向度的同理心编制了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IRI),并取得了很好的信效度,广泛使用于同理心研究中。

起源

一九二零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词,指的就是这种行为模仿(motormimicry)。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使他用同理心一词与同情区别,因同情并无感同身受之意。

原则

1.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2.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3.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变自己。 5.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等级

A-1: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A-0: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工作中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A+1: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A+2: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测量方法

不同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同理心多样化定义和内涵编制的,每一种测量工具都有对应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测量单一成分的认知性同理心或是情感性同理心,还是测量兼具认知和情感双成分的同理心。 单一认知成分测量 Hogan(1969)设计的共情量表(the Empathy scale,简称 HES)是最早被用于测量单一认知成分同理心的工具,早期被多研究采用。在编制量表的过程中,首先 Hogan 向几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学生介绍同理心的定义,认为同理心是一种在没有真正体验到一个人的感受时通过认知或想像来了解另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然后采用 64 个项目,形容一名同理心水平高的人,让被试选择“是”或“否”。Hogan报告了量表在成人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信度范围在 0.71—0.84 之间。Johnson、Cheek和 Smither(1983)对 Hogan 的同理心量表进行因素分析,发现四个因素分别为:社交自信、平稳心情、敏感度和不墨守成规。但 Baron-Cohen 和 Wheelwright(2004)指出这个量表只有“敏感度”因素与同理心最具相关。在此之前,Froman 和 Peluquin(2001)也提出,HES 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较低。因此,Reniers 等人(2011)认为 HES 只侧重认知性成分的同理心,情感性成分的同理心并未突出。 单一情感成分测量 Mehrabian 和 Epstein(1972)根据评估个体对他人的情绪产生感同身受经验先天倾向的结果,编制了情感性同理心量表(The Questionnaire Measure of EmotionalEmpathy,简称 QMEE)。该量表有 7 个维度:分别是:对他人情绪感染的易感性、对陌生人感受的了解、高度的情绪反应性、易受他人正面情绪影响的倾向性、易受他人负面情绪影响的倾向性、同情他人倾向性、帮助弱者的自发性。一共有 33个条目,使用 9 点量表计分,从-4(非常强烈不同意)到+4(非常强烈同意)。Mehrabian 和 Epstein(1972)在研究中证明了该量表能有效预测被试助人行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认知与情感成分的多面向测量 Davis(1980)根据同理心的四个向度编制了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theInterpersonal Reaetivity Index,简称 IRI)。该量表有四个分量表,从多维度测量同理心的四个主要成分,四个主要成分分别是:(1)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指自发的理解他人心理观点的倾向。(2)幻想(Fantasy):指想像自己是一个虚构的角色时产生的想法和行为。(3)关怀(Empathic Concern):指同情、关心痛苦的人。(4)个人痛苦感(Personal Distress):指个体在紧张不安的状态下所产生的焦虑和苦恼。以五点量表式计分,让被试从 0 分(最不像我)到 4 分(非常像我)作答。Davis(1983)将 IRI 工具运用到正式施测中,被试分别为 677 名男大学生和 667 名女大学生,结果表明该测量工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人际反应性指针量也被用于测量非正常人群和精神病患者,同样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IRI 工具中的 4 个分量表中的 3 个与同理心直接相关,幻想分量表虽然有些条目与同理心相关联,但是实际上他们更能反应出想像性和情绪性自我关怀之后,有许多国外学者也借鉴 Davis,试图设计从多维角度测量同理心的测量工具(QCAE,Reniers,Corcoran,Drake,Shryane,&Vollm,2011)。而在国内,则有很多学者引进 Davis 的 IRI 工具进行翻译和改编。我国台湾学者詹志禹(1989)经过 IRI 原作者 Davis Mark 同意后,首先进行双向翻译,而后采用该量表在中国人群中作了信效度的测试,并将原来量表中 28 个条目改为 22 个,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评分方法,从 0 分(不恰当)到 4 分(非常恰当),编制了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因此版本并没在国内大陆广泛套用,而且基本局限在发展和教学心理学领域。故张凤凤,董毅等人(2010)对詹志禹改编的IRI-C版本进行适用性检验,对160名精神病患者和148名正常者进行测试,并让 2 名心理学专业教授参照英文版量表将中文繁体版量表改为中文简体版量表,施测结果表明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同理心评估工具套用在中国人群。

培养方法

同理心的培养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指导实践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心理学家发现,无论在人际交往中发现什么问题,只要你坚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发生冲突和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够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会。其实同理心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同理心所说的,要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好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强调和推崇同理心的传统,基督教中的“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对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其实这就是同理心原则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也是同理心。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体察他人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的信任。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把同理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而没有从个人发展与成功的角度去阐述同理心的重要性。事实上,同理心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社会学家发现,同理心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社会化则是一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来源,通常起源于对彼此的误解,或是一方态度咄咄逼人,或是一方拉不下脸来,或是情绪过于激动,或是过于固执己见……其实这都是可以避免的,同理心的作用也就在于此。简单来说,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体谅他人。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公式可言,只能以关心为出发点,为双方都留下空间,构想他们所想要、所需求的东西,他们能做的事,及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只是关心仍是不够的!还需要爱,需要对于别人的处境感同身受。有了同理心,我们将不会处处挑剔对方,抱怨、责怪、嘲笑、讥讽便也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赞赏、鼓励、谅解、扶持。这样一来,人与人的相处便变得愉快、和谐。 同理心对于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它体现在一个人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注意这里所谈的“信任”不是指对个人能力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相信我能把某项工作做好),而是指对人格、态度或价值观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相信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相信在我面前不必刻意设防或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也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化社会中取得成功。 有人可能会问:“在人际交往中,信任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你无意中冲撞别人时,如果对方非常信任你,在多数情况下对方会不会一笑了之?如果你们没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一次小小的冲突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英国作家麦克唐纳说:“信任是比爱更好的赞美。” 信任关系来源于同理心,要建立信任关系,就要在人际交往中逐步体现出自己的同理心,并以此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你对别人越真诚,越善于倾听、体谅、尊重或宽容别人,别人也就会越真诚和信任。如此继续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人与人的交往就非常顺利了。 所以,同理心不仅是为了理解别人,也是让别人理解自己。同理心并不要你迎合别人的感情,而是希望你能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希望你在处理问题或做出决定时,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可能引起的后果。 拥有同理心,亲密关系才得以建立,反之,传送与接收同理心的神经线路会短路。直到某天,当一个人发现世界是不断地亏待自己,对自己的感觉不闻不问时,他(她)将不再努力与尝试跟其他人建立关系,并让自己同理的情绪关机。可想而知,其后果将是他(她)开始去伤害别人,以生气或暴力做为情绪的出口。不曾接受过同理之人,其脑部也对同理心毫无记忆可言,更惶让其他人能有同理的经验。

同理心有多重要?

01 同理心有多重要?同理心一般指能够及时地体察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并做出积极回应的品质。

在实际生活中,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国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曾花了20年时间,跟踪、记录了超过750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幼儿园时期曾经善于分享、帮助他人的孩子,不仅容易拥有良好的人脉,大多数人还都过上了令自己满意的生活。

可见,同理心能为孩子带来的,远远不止“人气”那么简单,它是人生一项重要的能力。

02 如何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与生俱来的,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情绪体验会逐渐丰富,同理心也不断增强。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适时、恰当的指导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

-在游戏中识别、体验他人的情绪-辨清不同的情绪是孩子能够体验、判断他人情绪的基础。

父母可以从教孩子观察脸谱图片开始,帮助孩子了解生气、伤心、失望、高兴时的面部表情,从而提高孩子区分识别不同情绪的能力。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讨论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情绪。

当孩子对不同情绪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请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体验游戏中人物的情绪感受。

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说出TA体验到的情绪及其后变化。

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模仿想象、团体讨论等元素都有助于孩子同理心的培养。

比如:和孩子玩小熊借蜂蜜的扮演游戏。

情境是小熊想吃蜂蜜,可是家里没有了,所以他就去找小猪借。

请孩子扮演小熊,爸爸或妈妈扮演小猪,分别表演两个不同的场景。

其一是,小猪说:“我喜欢吃蜂蜜,所以我不能分给你。

”小熊不高兴地离开了。

其二是,小猪邀请小熊和他一起吃蜂蜜,吃完还一起愉快地玩耍。

在表演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两种场景中小熊的不同感受,从而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想法。

-以身作则,用同理心对待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观察、模仿来习得一些行为。

因此,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体贴孩子、关怀他人,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在换位思考中懂得尊重。

生活中不乏需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场景,尤其是社交方面。

不妨试试用“停、看、听、应”的方法,在安抚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停,指停下来。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停下手头的事,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以及表达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为TA创造尊重和倾听的氛围。

看,指关注孩子。

当孩子处于情绪中时,应以TA为中心,让TA意识到此刻自己的感受是被尊重、被重视的。

可以采取的做法:蹲下来,注视并抚摸孩子,安抚平复TA的情绪。

听,即倾听孩子的话语,体会TA真正希望表达的意思。

应,也就是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做出有同理心的应答。

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尝试引导TA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爸爸/妈妈明白你是坐累了想出去玩,但你这样闹腾,会影响到房间里其他人的,人家当然不高兴了。

换成是你认真做事的时候有人在旁边吵,你会不会不舒服呢?你想出去玩就和爸爸/妈妈说,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好吗宝宝?写在最后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依靠彼此信任、携手同心,才凝聚起强大的力量、连结起坚韧的羁绊,正是这样的力量和羁绊造就了我们眼前的世界。

生活在济济人群中,只有拥有“同理心”的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彼此帮助、合作进取;然而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非要让他们参与什么伟大的事业、或收获什么惊人的成就——有诚心以待的朋友、相知相爱的亲人陪伴扶持的人生,已足够值得。

让同理心成为孩子的助力,成就他们温暖幸福的一生之旅;让他们更珍视别人、更爱惜自己,也为这个世界深深地所爱吧!

若对本页面资源感兴趣,请点击下方或右方图片,注册登录后

搜索本页相关的【资源名】【软件名】【功能词】或有关的关键词,即可找到您想要的资源

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右下角【在线客服】,谢谢支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kee8.cn/107199.html